close

亞洲之心新加坡—數十年積澱下的金融重鎮(下)

昨天,我們從新加坡的金融監管、創新意識、歷史發展以及各個金融產品、金融契約的現狀簡單講了講。今天,讓我們通過更細節化的數據和與香港的差異化比較,與大家繼續聊一聊寶鉅集團的兩大發展陣地。

財富管理

新加坡金改後,發展最成功的還是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領域。根據金管局歷年來關於資產管理行業的調查報告,新加坡金融機構的資產在管規模(Asset Under Management,AUM)從1998年起翻了10倍,2013年已經達到1.82萬億新元,在全球排名僅次於瑞士。

在區域內富人數量和資產規模都迅速攀升的今天,財富管理業務已成各大有志成為亞太金融中心的城市必爭之地,然而毫無疑問的是,新加坡已取得先發優勢,“財富管家”的形像也為亞洲大部分富人所熟知。問題是為什麼是新加坡取得了這個地位?

傳統優勢是一方面,在1997年金融危機之前,新加坡就憑藉穩定的政治秩序、良好的經濟增長環境及中立國的身份成為東南亞富豪的金融避風港,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的華裔富豪,出於對本土政治安全或是稅收原因的擔心,紛紛將巨額財富轉移至新加坡進行管理。

2014年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研究也顯示,新加坡和香港由於分別服務於東南亞、北亞兩個不同的地區,而日益互補。

暫時避開與香港的正面競爭,也可贏取寶貴的備戰時間。站在今天比對兩座城市,二者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擁有類似的法律體系,同樣開放的市場氛圍及法制基礎,二者演化路徑卻有出入。市場普遍認為,香港的投行業務及證券市場優於新加坡,而新加坡人更擅長於財富管理。

香港的天然優勢是背倚中國內地,有眾多優質的上市公司資源。許多跨國金融機構佈局亞太業務時,傾向將私人銀行服務總部放在新加坡,而將投資銀行業務的重點放在香港。香港匯聚瞭如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俄羅斯最大投資銀行Renaissance Capital等知名投資銀行的亞太區域總部,倫敦證券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也在香港設立辦事處。

在世界銀行的統計中,香港2012年上市公司市場資本總額佔GDP的百分比高達420.9%,而新加坡這一比例僅為150.8%;且香港市場交投更為活躍,其2012年123.1%的股票交易周轉率也高於新加坡的43.3%。

而新加坡則吸引了瑞士銀行、瑞信(Credit Suites)等以私人銀行、資產管理見長的公司設立私人銀行亞太區域總部,其在當地的業務規模僅次於大本營瑞士。

在新加坡不僅有星展銀行等6家本土銀行,更有117家外資行在當地開展業務,匯豐銀行(HSBC)和渣打銀行(StandardChartered Bank)甚至已經將其全球私人銀行總部設立在新加坡,不同私人銀行也針對自有客戶特徵進行了服務的細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7月,瑞士中央銀行在創立107年以後,選擇在新加坡首度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令人深思的是,新加坡在資產管理上的這一成就並非唾手可得,事實上,十幾年前,新加坡的資管行業規模並不及香港。不過,在那時候安永就指出,香港有證監會認可的基金管理公司雖然多於新加坡,但新加坡每年9%的速度增長,而香港增速僅為6%。新加坡政府戰略指引超前是關鍵點。而香港卻將重心放在了中國內地湧現的大量投行業務上,無暇遠顧,且政府對市場干預甚少。

“轉口金融“”平台

吸引聚攏富人的資金,以新加坡為支點投資周邊國家,這正是新加坡政府在金融改革中提出的策略路徑。諮詢機構普華永道(PwC)對私人銀行家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嚴格的銀行保密法,以及有利於非本國居民的稅收制度,使其成為亞洲地區財富管理業務的首選之地從新加坡金管局的資料可以看出,在新加坡成立的基金,其資金來源和投資目的地主體都不是新加坡本土,其2013年77%的在管資產是從新加坡境外吸收,而90%的資產又配置於新加坡境外,其中,投資於亞太地區的比例一直穩中有升,從2007年的57%上升到67%。

這些都充分證明了新加坡在這一過程中行使的是中轉站地位,在資產的一進一出之間,新加坡從中獲利良多。從轉口貿易,到離岸財富管理中心,缺少腹地、國土面積只相當於北京五環內區域的新加坡,深諳借力之術,正是遵循著類似的“轉口平台”之道壯大。

在吸引資產管理公司入場上,新加坡政府多管齊下,首先是動用政府資本,甘當市場小白鼠,2001年底前,新加坡撥出350億新元的政府基金交由私營基金公司進行管理,此後兩年時間,新加坡資產管理公司在數量上增加了18%,發展到191家。

其次是加大稅收激勵措施,尤其是允許離岸基金和境外個人投資者享受“超國民待遇”。在香港地區,基金經理沒有稅務方面的優惠,而新加坡則提供10%的稅收減免。同時,新加坡的“金融發展基金”(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Fund)還向基金經理提供專業培訓方面的資金支持。

在投資者這一端,新加坡的個人投資者如果投資的是房地產基金或單位信託基金,則無須繳稅,機構投資者沒有優惠,非居民投資者則幾乎不用繳稅。

對新加坡金融業影響深遠的,還有政府監管思維的轉換。在1997亞洲金融危機之前,新加坡政府對金融監管以嚴厲著稱,而在危機之後,則以“披露為本”,鼓勵創新發展。為適應金融混業經營的需要,其在資本市場發放通用牌照(Capital Market Service License),機構可以同時進行券商、基金、期貨、REITs管理等業務而無需單獨報批,。

相對來說,新加坡的法律環境既有監管的一面,也有服務的一面,更懂得因時而異。

經過種種努力,新加坡的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從1998年的僅有870億美元、低於香港,到了2003年則攀升至2700億美元,超過了香港,而且這種趨勢被逐漸強化。2012年,香港的金融機構在管資產規模為82460億港元(約合10637億美元),比新加坡低了20%。

此外,香港的管理資產中,66.2%投資於海外,33.8%投資於香港本地(表5)。而新加坡基金投資於本土的比例只有11%,這也說明新加坡作為資金轉口的平台,國際化程度更高。

挑戰瑞士?

在著名的“007系列”電影中,非法錢款轉賬均要求匯到瑞士賬戶。以銀行保密系統聞名天下的瑞士,在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上有著首屈一指的影響力。而新加坡也將自己定位成“亞洲蘇黎世”,

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聲音傾向於認為,新加坡在離岸財富管理領域中將挑戰瑞士的地位。英國研究機構“財富洞察”(WealthInsight)的一份報告稱,從管理的資產規模計算,到2020年,新加坡將取代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財富中心。

新加坡的優勢在於經濟天平向亞洲傾斜,其銀行保密法規較之瑞士更加嚴格。相比之下,瑞士私人銀行業的保密製度則在歐盟、美國的多重壓力,包括911之後反恐與反洗錢的壓力、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追擊偷漏稅的壓力之下,逐步瓦解。

對富豪的吸引力

新加坡對富人的吸引力度也更勝一籌。儘管根據研究機構Wealth-X的數據,新加坡本土的億萬富翁數量(32位)遠低於香港(82位),但在這個國家既沒有遺產稅,也沒有資本利得稅,稅制簡單,且投資換居留權的門檻較低,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流動富豪”(一半時間在國外度過的富豪)。2007年羅傑斯宣布定居新加坡,2009年,李連杰也入籍新加坡。

2012年,Facebook的聯合創始人之一愛德華多·薩維林(EduardoSaverin),在公司上市前放棄了美國籍加入新加坡籍,輿論分析此舉可為其省下多達1.44億美元的稅負開支。法國凱捷顧問公司和加拿大皇家銀行財富管理髮布的《2012亞太財富報告》中指出,亞洲的“流動富豪”中有近1/3的人,首選新加坡作為海外定居地。

寶鉅新加坡

寶鉅證券金融集團的業務範圍含括大中華及亞太地區,遍布中國丶新加坡丶香港丶台灣等多個地方。

而寶鉅金融(新加坡)作為一家金融諮詢公司,致力於為高淨值客戶群提供優質的財富增值和管理服務。通過在香港,新加坡,台灣和中國大陸的優質網絡,為客戶提供專業、優質的服務,用創新和靈活性的方法,滿足客戶不同需求。

寶鉅金融由寶鉅國際和新加坡上市的奕豐集團組成,是值得信賴的投資和金融合作夥伴。為個人,企業和機構客戶提供私人定制的金融解決方案。

我們以眾多的產品為客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風險和財富管理解決方案。還為我們的海外客戶提供強大的、便捷的財務支援,以及穩定的財富增長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鉅證券金融集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